亚洲AV无码再现,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v,91精品国产免费青青碰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文旅·體育

“中國飯碗”的故事——

值得用一生去講述

陳啟文
2022年06月28日05: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飯碗》:陳啟文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從“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等關鍵點一個一個切入,本書展現新中國糧食之路的艱辛與輝煌、光榮與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上世紀60年代出生于洞庭湖和長江中游交匯處的一片沖積平原,祖祖輩輩在田里耕作。我在鄉下生活了17年,這讓我從小就本能地懂得稼穡之艱辛。2009年,為追溯新中國60年糧食之路,我采寫了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糧食報告》。時隔10年,出版社又邀我撰寫一部以“中國飯碗”為主題、全景式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糧食之路的長篇報告文學。

  為區別于《共和國糧食報告》,這部《中國飯碗》將重點放在改革開放以來的40余年,尤其是最近10年。如今,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指引下,我國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越走越寬廣。本書從“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等關鍵點一個一個切入:透過小崗村的變遷,折射一個國家的命運;從北大荒開墾之初的刀耕火種、人拉肩扛,到使用大型機械,再到如今的精準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無人農場”,展現新中國糧食之路的艱辛與輝煌、光榮與夢想;在“藏糧于技”方面,以袁隆平為代表的科學家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尤其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主糧培育出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藏糧于地”方面,一方面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建設高標準農田,一方面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有序實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展土地流轉型和服務引領型規模經營,促進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主體多元轉變,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從糧食儲備角度來看,中國糧食儲備能力、安全儲糧能力顯著增強,倉儲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筑起了中國糧食的安全島鏈。這些關鍵點,只有一個一個抓落實、抓到位,才能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才能確保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0年,我奔赴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淮平原、黃淮海平原等中國商品糧基地,進行了兩個多月的田野調查。從遼闊的東北平原到廣袤的華北平原,從中原到江南,我沿途看見長勢喜人的麥子和沉甸甸的稻穗,無不給人以豐收的喜悅。這一年疫情和自然災害沒有造成糧食減產,而是迎來碩果累累的豐年:中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實現了“十七連豐”。就在我伏案修改這部書稿之際,各地又頻頻傳來豐收的喜訊,中國糧食產量創下“十八連豐”的佳績。

  一個報告文學寫作者,應該像追求真理一樣追求真相,真誠而莊重地對待每一次寫作。這部書的寫作雖然已經完成,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故事,值得我用一生去講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8日 20 版)
(責編:楊光宇、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