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時評|用光影致敬“最可愛的人”
國慶假期,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震撼上映。“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中國人民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松骨峰上的三連,一定會被新中國、被中國人記住的”……影片以熱血激昂的臺詞、震撼壯烈的場面,把觀眾的思緒帶回那段70多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崢嶸歲月。
作為《志愿軍》三部曲的開篇之作,《志愿軍:雄兵出擊》以全景式的呈現方式,圍繞決策出兵,以及入朝后第一、二次戰役展開敘事。首戰兩水洞、奔襲三所里、血戰松骨峰等關鍵戰役在影片中次第呈現,充分表現了志愿軍戰士不畏犧牲、視死如歸的革命豪情。
“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書寫的這場浴血奮戰,便是影片后半段著重描繪的松骨峰戰役。山峰上硝煙彌漫,但戰士們死守松骨峰的信念依然清晰。正如影片中,一棵松樹歷經戰火依然傲然挺拔于山巔,志愿軍戰士們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與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永遠屹立不搖。
除了扣人心弦的戰爭場面,影片也在多處文戲細節著墨,凸顯出中國人民保衛新生共和國的決心。毛澤東主席與婦產科醫生林巧稚的一段對話,既道出了中國人民對于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珍惜,也傳遞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席聯合國會議的場景,伍修權擲地有聲的發言,彰顯出中國代表團不畏懼強權、為國人發聲的氣魄,在“外交戰場”上讓世界見證中華民族的磅礴力量。
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贊頌,對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拼搏者、一切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最深情的褒揚。抗美援朝戰爭一直是我國文藝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一代代電影工作者用光影銘記先烈、致敬英雄,將中華民族“站起來”的風骨和力量熔鑄在作品之中,澎湃著深沉的愛國主義信念和昂揚的英雄主義氣概,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的成長奮進。《志愿軍:雄兵出擊》通過多角度敘事呈現了真實的戰爭氛圍,用豐富的細節傳遞了志愿軍戰士的真情實感,引領觀眾走近父輩、走近英雄,領悟崇高的愛國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像燃燒的火炬,照亮著一代代后來人的精神世界。在抗美援朝這場戰爭中,仍有寫不完的英雄故事值得挖掘。廣大電影工作者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堅持守正創新,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電影作品,在信念傳承與精神賡續中厚植中國人民的底氣、骨氣、志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