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發現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召開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韋衍行)9月27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在國家文物局召開,通報了山東沂水跋山遺址、河南魯山仙人洞遺址、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等3項重要考古發現成果,涵蓋了南北方、東西部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考古研究內容。
皮洛遺址:迄今青藏高原發現面積最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金珠鎮兩家村,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目前,皮洛遺址已發掘面積200㎡,調查新發現60余處舊石器遺址點,揭露7個連續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出土各類石制品超過6000件,地表采集系統記錄典型石制品超過3000件。
皮洛遺址部分阿舍利遺存
該遺址最重大的發現是數量豐富、形態規整、技術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東亞發現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階段的文化遺存,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產品。其上部地層出土的小型兩面器也可能代表東亞稀少的新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據介紹,皮洛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發現面積最大、地層保存最完好、堆積連續、文化類型豐富多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世界上首次在高海拔地區發現典型的阿舍利技術體系,填補了該地區乃至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空白,將有力推動早期人類對青藏高原的開發過程、早期人類適應高海拔環境的能力和探索東亞手斧的分布與源流、東西方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等重大學術問題研究。
跋山遺址:出土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磨制骨器
山東沂水跋山遺址位于山東省沂水縣沂城街道河奎村,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曠野遺址。跋山遺址地層堆積厚度近8米,目前已揭露8個文化層,發掘出石制品、骨牙角制品及動物化石5000余件,揭露出1處人類活動面、3處用火遺跡。
石制品類型豐富,主要以石英為原料,包括錘擊、砸擊石核,盤狀石核及各類石片,工具可見石球、石錘、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石鉆及鋸齒形器等。這些石制品具有中國北方小石片技術體系的鮮明特點。
跋山遺址出土象牙鏟
骨牙角制品包括用動物肢骨、象牙和鹿角磨制的錐形器、鏟形器,這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磨制骨器,其中一件用象門齒制成的大型鏟形器規整、罕見。動物化石種類包括象、原始牛、赤鹿等,出現大象等動物化石集中埋藏的現象。
跋山遺址包含多個連續的文化層位,出土豐富的古人類遺物遺跡,對于建立我國東部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序列,論證中國-東亞人類的連續演化,研究當時人類的技術特點、生產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背景,具有重大價值與意義。
仙人洞遺址:發現距今3.2萬年人類頭骨化石
河南魯山仙人洞遺址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觀音寺鄉西陳莊村石門溝組,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洞穴遺址。該遺址共發現兩處緊鄰的洞穴,目前僅對I號洞進行了發掘。
仙人洞遺址出土部分古人類頭骨化石
該洞穴保留珍貴的原生堆積,可清楚地劃分為8層。發掘出土人牙和頭骨斷塊,以及大量動物碎骨、牙齒、石制品。根據14C測年、鈾系測年、體質人類學的綜合分析,其中一塊距今3.2萬年的骨塊來自人額骨,厚度在現代人變異范圍之內,屬現代人可能性較大,這可能是目前河南省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現代人化石。
動物骨骼已鑒定出普氏原羚、普通馬、山羊等16科22種,呈現典型的晚更新世北方動物群面貌,初步測年顯示其生存年代為約距今4萬-3萬年。遺址出土石制品14件,包括石片、刮削器和斷塊,剝片方式為錘擊法,屬中國北方傳統石片工業范疇。
該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及相關材料對于研究中國-東亞早期現代人群的演化過程和特點,分析該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的連續發展和當時人類的文化特點、適應生存方式和古環境背景,解決有關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的相關爭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信息。
(本文圖片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