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浪漫:落葉不掃,歸于詩意
寒潮無聲進入杭城,轉眼間,城市的44條道路已被金黃的落葉覆蓋。
6歲的悠悠和家人漫步在西湖邊,腳下發出清脆的“咯吱”聲響。和悠悠一樣,冬日的清晨,很多人前來感受這份“落葉不掃”的限定浪漫。
12月19日,來自寧波的小游客悠悠在西湖邊玩起了落葉,不一會兒就把落葉堆疊成一座小山,玩得不亦樂乎。新華社記者 劉銘翔 攝
“我去過很多地方,杭州的韻味與眾不同。”86歲的美籍華人游客許國陶說,西湖邊的古建筑與西湖景色相得益彰,漫步在落葉鋪滿的街道上,更能感受到一份獨特情調。
“碧云天,黃葉地”“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秋葉秋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杭州人希望將這份詩意保留得更加綿長。
早在2011年前后,就有人向城市管理者建議:把落葉保留下來,讓市民游客都能欣賞落葉繽紛、遍地絢爛的自然之美。
12月19日晨,杭州西湖邊的北山街,車輛和行人從落葉邊經過。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2017年,杭州首次公布了“落葉不掃”的道路。此后,這份與落葉的約定再未失約。如今,不僅西湖周圍的“梧桐大道”,西溪路的“香樟道”、學林街的“紅楓道”、桐廬迎春南路的“銀杏大道”,落葉都被保留下來。
今年,全市“落葉不掃”的道路(園路)已經拓展到44條。在街頭巷尾,金黃與紅橙交織的色彩,與城市山水風光相得益彰,為杭州增添一份獨有的冬日浪漫。
在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國美術學院門口,通體由落葉打造的大象滑滑梯、尖帽小人、落葉雪人成了網紅打卡點。2016年,中國美術學院師生發起“秋葉藝術節”,將落葉重塑成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如今,這一節日不再是藝術家們個人表達的空間,而成為全民參與公共藝術的舞臺。
“落葉不掃”飽含審美情趣,也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小朋友好久沒有這么親近大自然了。”悠悠的外婆陳瑩芬說,因為久居鋼筋水泥森林,夏花秋葉這些原本平凡的東西,也變得珍貴起來。她告訴埋頭“撿秋”的悠悠,落葉是樹木與季節之間的約定,是大自然的循環之美。
杭州的“落葉不掃”,并不是將城市街道的面貌簡單交予自然。在西湖邊從事清掃工作18年的環衛工陳亞記得,以前秋冬清掃路面就是“一掃而盡”,一天掃個三四回。“有了‘落葉不掃’的模式之后,我們早上掃一次,白天和晚上把落葉留給游客,但也對我們清掃的精細化要求更高了,要在落葉里找垃圾。”
12月19日,杭州西湖斷橋對面的北山街,一名游客拿著落葉拍照。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我們一直在進行市政工作與城市景觀更契合的探索,逐漸摸索出較為成熟的‘落葉不掃’模式。”西湖景區城管中心環衛管理科副科長杜皖琪說,“白天不掃、清晨普掃、霜凍天氣及時掃”,既保留了城市的詩意,又保證了城市管理的安全。
從日復一日清理西湖的勤勉,到對湖邊柳樹去留的“較真”,再到接力護送小鴛鴦過馬路的“溫情”,及至如今的“落葉不掃”……城市管理不斷豐富完善的細節,讓杭州的人文之美越發動人,吸引更多人來到這座城市,愛上這座城市。(記者段菁菁、張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