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跡藝人陷風波 合作商家有權依法止損
又有明星因丑聞而“涼涼”。李易峰因涉多次嫖娼被行拘并曝光后,商業代言品牌迅速進行“切割”。據不完全統計,京都念慈菴、真果粒、舒適達、六福珠寶、普拉達等十余家品牌已陸續宣布與李易峰終止或解除合作關系。此外,李易峰主演的待播電影《操場》原定于2023年上映,如今也成了未知數。(《北京商報》9月12日)
每當明星“自作自受”陷入負面風波,與其合作的商家都會遭受不小的連帶傷害。商家與明星合作,本意是借助對方積極正面形象幫助自己宣傳,一旦明星因為丑聞“塌房”,商家的商譽形象難免受到連累,進而遭受經濟損失。作為雇用明星的一方,沒有理由也不可能為明星自己犯下的錯誤全額埋單。從法律上講,完成“切割”是最自然也最合理的選擇。明星與商家之間,一般簽有代言合同,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利益,商家在請明星代言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合同中增加道德條款,一旦明星身陷不良事件,品牌方就可以單方面解約。這種按合同進行“切割”,并不會構成違約。
事實上,當明星因丑聞“塌房”時,商家僅是“切割”,并不足以完全挽回損失。民法典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考慮到明星一旦違法,基本不可能繼續履約,在這種情況下,明星就有必要賠償對方的經濟損失。
一般來說,明星收取的代言費,該退還的得退還,該部分退還就部分退還。有些商家在代言合同中設定了“維權條款”,明確明星出現不良事件后,在單方解除合同時,作為甲方“有權要求乙方返還甲方已經支出的代言費,并要求乙方承擔已收取代言費的20%的違約金”。平心而論,考慮到丑聞明星給代言商家造成的品牌商譽等損害,這樣的違約條款并不過分。
很多明星除了代言,還擔任一些影視作品的角色。一旦出事后,已經上映的電影,后續的發行等將遭遇困難,沒有上映的作品,更會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片方想要盡快發行,可能不得不剔除涉事明星的戲份,換人上陣,可如此“換角操作”,不僅技術難度非常大,也會給影片帶來嚴重的經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影片的制片方,有權利根據簽訂的合同,要求該明星承擔違約責任,彌補其經濟損失。有媒體統計,近年來有17部電視劇因劣跡藝人“熄火”,多部電視劇僅制作成本就高達數億元。對于這些明星,不僅要承擔巨額賠償的違約責任,還要承擔掉粉、脫圈等嚴重后果,可謂作繭自縛、得不償失。
商家沒有能力提前判斷一個明星會不會違法犯罪。在法治社會,最穩妥可靠的辦法還是拿起法律武器。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商家有必要依據民法典規定,完善與明星的合作協議,特別明確道德條款和單方解除合同權,依法保護自己的品牌和商譽。當然,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讓明星們自重自愛,嚴守法律規定,不觸碰法律紅線和道德底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