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身份與奧運同行(奧林匹克與我)
這是我的第四次奧運之行。前三次是運動員,這一次是媒體人。站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讓我想起與奧運同行的那些事兒。
記得13歲那年,我守在電視機前看悉尼奧運會,爸爸突然問我:哪天能看到你登上奧運領獎臺啊?這句話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藏在我心底的夢想。
2001年,我拿到OP級帆船世錦賽冠軍,當時是在青島。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那晚,年少的我也許下心愿,希望7年后能在家門口參加奧運會帆船比賽。
轉眼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了我與奧林匹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至今難忘,青島奧帆中心的碼頭上擠滿了人,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我跟鼓起的風帆一樣,充滿前進的力量。拿到銅牌、站上領獎臺的那一刻,全場的歡呼聲震耳欲聾,我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
第二次奧運之行是倫敦奧運會,我是奔著冠軍去的。可沒想到,前幾輪有點縮手縮腳。我在心里激勵自己:“再犯錯,獎牌都快沒了。”這么一來反而放開了。那次獎牌輪比拼,4個國家的選手回到同一起跑線,誰跑在前面誰就是冠軍。2008年初戰奧運的壓力曾讓我喘不過氣,但這一次,室友說賽前我睡得都打呼了。正是這種放松的心態和專注力,讓我實現了中國帆船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倫敦奧運會閉幕式那天早上,我接到電話,代表團決定讓我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我愣了,中國隊那么多優勢項目,沒想到這么大的榮譽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我感到肩頭的擔子更重了,要讓帆船項目有更多被大家了解的機會。
2016年里約奧運會,我是賽前一年才復出。那一次,我身上有傷病,即便打了封閉,還是疼到沒辦法正常去拉帆。但回頭去看我也并不后悔:我已經傾盡全力,比起競技成績,過程才是更大的收獲。
退役后,我轉型成為媒體人,換了一個身份延續與奧運的情緣。東京奧運會延期的一年多時間,我在線上采訪了許多中外運動員。他們在沒有國際比賽、沒有觀眾的情況下,為實現奧運夢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努力。他們也曾掙扎、彷徨,但最終還是勇敢站上了奧運賽場——不管成績如何,他們已經是勝利者。
從奧運參賽者到奧運傳播者,我用不同的視角觀察著奧運、感受著奧運。如果說,以前參與奧運是為自己的運動生涯增光添彩,為所從事的項目開疆拓土,那么現在我更愿意把自己從奧林匹克中獲得的精神財富通過媒體平臺傳遞給大眾。奧林匹克精神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心中。
(作者為倫敦奧運會帆船冠軍,本報記者鄭軼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4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